白朮:味苦,性溫

白朮(去濕)和蒼朮(能燥,收斂):同一顆草藥,樹根就是白朮,樹技或末梢就是蒼朮;白朮和蒼朮可以同用

濕盛時,就是用白朮的時機,白朮袪濕(苦能燥)。白朮能通利三焦(白朮里有汕脂)

如胃口不好(脾主濕,當脾陽不足,則濕聚)用白朮

如風濕性關節炎,用白朮

白朮常與茯苓並用:白朮收濕,茯苓(利尿)排濕。

排膿湯:膿往肌肉骨頭裡去,膿即由濕、寒引發,而白朮(去濕),附子(去寒)。簡稱術附湯

【本經原文】味苦,主風寒濕痹,死肌痙疸止汗,除熱消食,作煎餌,久服輕身延年,不飢。一名山精,神葯經云:必欲長生服山精。
【產地】產河南浙江安徽及各地,為山間多年野生草,根細者如指,大者如拳,外微褐,肉白入葯。
【性味】味甘性溫無毒。
【主治】白朮為健脾胃要葯,功能利水去濕,和中調氣,外科用托瘍瘡。
【別錄】大風在身面,風眩頭痛,眼淚出,消痰水,逐皮間風水結腫,除心下急滿,霍亂吐
下不止,利腰臍間血,益津液,暖胃消谷嗜食。
【甄權】治心腹脹滿,腹中冷痛,胃虛下利,多年氣痢,除寒熱止嘔逆。
【大明】反胃利小便,主五勞七傷,補腰膝長肌肉,治婦人症瘕。
【好古】理胃益脾,補肝風虛,主舌本強,食即嘔,胃脘痛,心下急痛,心下水痞,沖脈為病,氣逆里急臍腹痛。
【容川】內含甘潤之油質,可以滋脾之陰,外發辛香之溫性,故可以暢達脾之陽,尤以浙產之油質最厚,可補脾之膏油,油不粘水,故能利水,其氣香味甘而苦溫,能升發,故補脾溫土,使脾土之氣上達,和肝氣以伸脾氣,為補脾之正葯。
【葯征】主利水也,故能治小便自利,不利,旁治身煩疼,痰飲失精,眩冒下利喜唾。
【靈胎】白朮補脾補氣,蒼朮燥濕發汗。
【用量】普通半至三錢,大劑二三兩。
【禁忌】凡病屬陰虛血少,精不足,內熱骨蒸,口乾唇燥,咳嗽吐痰,吐血鼻血,齒血,咽塞,便秘,滯下均忌,潰瘍用之反生膿作痛,忌與蛤雀桃李菘菜青魚同食

微信搜索公眾號:九鯉仙蹤
所有方劑僅供參考,不可傳播!謹遵醫囑,不得亂用!否則自負全責!
神農百草園 » 白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