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黃:攻堅去實

其實大黃只是去實,並無去寒或去熱之效,去寒去熱之葯另開,大黃彪悍,可用甘草緩之。

清大便,通月經,活血

【本經原文】味苦,寒,無毒。主下瘀血,血閉,寒熱。破症瘕積聚,留飲,宿食,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,通利水谷,調中化食,安和五臟。生山谷。
【產地】產陝西甘肅四川等處,為多年生宿根草,根黃色,帶有赤色之紋,故亦曰綿紋。
【性味】味大苦,性大寒,無毒(或作有毒)。
【主治】大黃為瀉實熱,盪積滯要葯,主血閉熱結,功能下瘀破症,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,
調中化食,大便燥結,女子經閉。
【別錄】平胃,下氣,除痰實,腸間結熱,心腹脹滿,女子寒血閉、小腹痛,諸老血留結。
【甄權】通女子經候,利水腫,利大小腸,貼熱腫毒,小兒寒熱,時疾煩熱蝕膿。
【大明】通宣一切氣,調血脈,利關結,泄壅滯水氣,溫瘴熱瘧。
【元素】瀉諸熱不通,除下焦濕熱,消宿食,瀉心下痞痛。
【容川】大黃味苦大寒,形大而氣烈,得地火之陰味,色黃,為火之退氣所發見,故能退火,專下血分之結,以味厚有烈氣,味既降又得氣之助,故走脾胃,下行更速更遠。寒性皆下引。其純於苦味,又有雄烈之氣,以氣行其苦味,則走而不守。與黃連之守而不走,正好相反。
大黃是治火之葯,稟地氣,入後天之血分也。
【葯征】主通利及結毒也,故能治胸滿腹滿,腹痛及便秘,小便不利,旁治發黃瘀血膿腫。

【靈胎】攻凝結,消積滯。
【用量】普通五分至三錢。
【禁忌】凡氣分病,及胃寒血虛,妊娠產後,均忌。
【炮製】揀去雜質,大小分開,浸泡約一小時,撈出瀝干余水,切3 毫米厚,長寬約3 厘米塊片,晾乾或烘乾即得。
熟大黃,取大黃片,用白酒調勻,待吸收酒後,蒸約4 小時,以蒸黑為度,停火悶一夜,冷卻後取出,烘乾即得,酒炒至黑後,則質輕味淡,能上清頭目。

微信搜索小程序:神農研學
所有方劑僅供參考,不可傳播!謹遵醫囑,不得亂用!否則自負全責!
神農百草園 » 大黃(川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