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辩真伪:外面黑,里面白;透过灯光查看会有金色的网路。

茯苓利水,身上的水肿都可用到。糖尿病、心动悸时用之

眼皮跳动,皮下有积水,用茯苓

茯苓排水而不伤正气

茯苓长在松树底下,山猪吻到茯苓的味道就会云挖,因根在深部,山猪就放弃了,所以采药者看到松树底下有挖的空,就说明这里有茯苓,只要在松树上啃过的都有茯苓

【本经原文】味甘平,主胸胁逆气,忧恚惊邪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烦满,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,久服安魂养神,不饥延年。
【产地】产我国云南及各省山中大松树下,年久而巨大者良,有白色者,有微赤者,皆入药。
【性味】味甘性平无毒。
【主治】茯苓为利水行痰,通补兼长要药,主胸胁逆气,忧恚惊恐,治烦满咳逆,水肿淋沥,能除湿益燥,开胃平呕,除虚热,安心神。
【别录】止消渴好睡。大腹淋沥,膈中痰水,水肿淋结,开胸腑,调脏气,伐肾邪,长阴益气力,保神气。
【甄权】开胃止呕逆,善安心神,主肺痿痰壅,心腹胀满,小儿惊痫,女人热淋。
【大明】补五劳七伤,开心益志,止健忘,暖腰膝,安胎。

【元素】止渴利小便,除湿益燥,和中益气,利腰脐间血。
【东垣】逐水暖脾,生津导气,平火止泄,除虚热,开肌理。
【好古】泻膀胱,益脾胃,治肾积奔豚。
【药征】主治悸及肉瞬筋惕也。旁治小便不利,头眩烦躁。
【灵胎】补脾生津,化痰利水。
【用量】普通钱半至四钱,大剂二三两。
【禁忌】恶白敛,畏地榆雄黄秦艽鳖甲,忌米醋及酸物,凡病人肾虚,小水自利或不禁,或虚寒,精清精滑均忌,入补药,宜乳蒸晒干用。
【吴克潜】茯苓能行气而和缓,利水而不伤正,故通补皆宜,古今方中用者很多,著名方剂有:

1、茯苓半夏汤

茯苓,白术,半夏,神曲,大麦芽,陈皮,天麻,治胃气虚弱,身重有痰,恶心欲吐。

2、茯苓四逆汤

茯苓,人参,甘草,干姜,生附子,治伤寒太阳证厥而心下悸,汗下后烦燥者。

3、四苓散

茯苓,猪苓,泽泻,陈皮,一方有白术无陈皮,治湿热霍乱,胸闷胀痛,溺涩烦渴。

4、茯苓甘草汤

茯苓、甘草、桂枝、生姜。治伤寒太阳证汗出不渴,或厥而心下悸,或咳而遗溺,或小便不利。

5、茯苓厚朴汤

(治伤寒伤风,夹痰呕逆。及吐泻后喉涎牵响,脾胃气虚,饮食减少)。

6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
(治太阳证发汗后,脐下悸,欲做奔豚)。

7、茯苓杏仁甘草汤

(治水邪射肺,阻其出气,治胸痹短气)。

8、茯苓补心汤

(茯苓,桂枝,炙甘草,紫英石,人参,麦冬,大枣,赤小豆,治心气不足,悲愁恚怒,烦热,面黄衄血,喉痛舌强,妇人气血两虚)等。

【附录】
赤茯苓:性质功用与白茯苓同,尤能利窍行水,破结气,泻心小肠膀胱湿热,凡外感证多用之。
茯苓皮:主利水道,开肌理,治水肿肤胀,行水而不耗气,胜于大腹皮。
【容川】茯苓得木之气,又能疏土,故能化气行水。

微信搜索小程序:神农研学
所有方剂仅供参考,不可传播!谨遵医嘱,不得乱用!否则自负全责!
神农百草园 » 茯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