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耆:味甘,微温,无毒

黄耆是一种气药,黄者补脾,耆者老也,所以黄耆大补虚老。黄耆是实脾的要药,黄色通利三焦。

脾主湿,主少腹,腹部由脾来管。

黄耆是气药,气行表皮,所以黄耆能固表,表虚时用黄耆

脾主肌肉,肌肉上的问题通通可以用黄耆。

喉咙为气之海,喉咙问题如扁桃体问题,要开行气之药,黄耆不可缺,木香也是一种行气的药

中医的原则是:女人怀孕时,气虚血旺,是安胎;气旺血虚是下胎。

开始怀孕期间,不用黄耆,因需要气虚血旺以安胎;临盘时,用黄耆使气旺血虚以顺产

女子怀孕期间,每天早上喝杯黄耆豆浆,对小孩皮肤很好,雪白雪白的。当然,黄耆要放少点(补气)。

【本经原文】味甘微温,主痈疽久败疮,排脓止痛,大风癞疾,五痔鼠瘘,补虚,小儿百病。
【产地】我国山西陕西均有出产,山西绵上者佳,茎卧地成蔓状,叶为羽状复叶,根肥大,短而理横,味苦者不堪入药。
【性味】味甘性微温无毒。
【主治】黄耆为补气要药,功能助肺气,实皮毛,升清气,泻火气,补虚损五劳,痘疮不起,外症治痈疽,托毒止痛。
【别录】女人子脏冷,逐五脏间恶血,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,止渴,腹痛泄痢,益气,利阴气。
【甄权】主虚喘,肾衰耳聋,疗寒热,治发背,内补。
【日华】助气,壮筋骨,长肌肉补血,破症癖瘰疬瘿赘,肠风血崩带下,赤白痢,产前后一切病,月侯不匀。痰嗽,头风,热毒,赤目。
【元素】治虚劳自汗,补肺气,泻肺火心火,实皮毛,益胃气,去肌热,及诸经之痛。
【好古】太阴疟疾,阳维为病苦寒热,督脉为病逆气里急。
【容川】禀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,以北耆最佳,人身之阳气皆从肾与膀胱之气海出发,上循三焦油膜,以达于肺,而为呼吸,分布于皮毛,则为卫气,北耆之体极松,内行水道之孔更大,故知其气盛,黄耆之根长数尺,深入土中,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叶,气即水也,故其气盛而能补气,色黄如三焦油膜,故为三焦之良药,能拓里达表,行三焦之水气,又皮色黑,是水火之色也,色黄味甘,乃土之色味也,得味厚故能补,黄耆入土最深,得土之气最厚,故又大补脾,所以黄耆归脾经,又能通利三焦也。与升麻不同,升麻味不厚,故能升不能补。

【药征】主治肌表之水,故能治黄汗盗汗皮水,又旁治身体肿或不仁者。
【灵胎】内补脾胃,外托疮毒。
【用量】普通生者钱半至三钱,炙者八分至三钱,大剂一二两。
【禁忌】黄耆功能实表,有表邪者忌,又能塞补不足,胸膈气闭闷,肠胃有积滞者忌,又能补阳,阳盛阴虚者忌,上焦热甚,下焦虚寒,及病人多怒肝气不和,并痘疮血分热者均忌。
【倪注】一般言黄耆专于补气,凡气虚之症皆可用,又治自汗,补中气之不足,外科及痘科多以之托里透脓,肾亏溺血亦治之。
【附录】黄耆皮——性味功用同黄耆,善走表逐水湿,治虚浮及脚肿。
【炮制】拣去杂质,刮去粗皮,洗净捞出,沥干水分,切片晒干,再筛去灰即得。炙黄耆,用蜂蜜与水置锅中炒至干,取出冷却,即是。

微信搜索小程序:神农研学
所有方剂仅供参考,不可传播!谨遵医嘱,不得乱用!否则自负全责!
神农百草园 » 黄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