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糧石:味甘,性寒,瀒勁

除熱燥濕,止利消瘀;固下焦

下利不止,以禹糧石瀒之,使下利收斂

系指熱利

下焦虛、滑精等都可用禹糧石固之

【本經原文】味甘寒,主咳逆寒熱煩滿,痢赤白,血閉,症瘕大熱,煉餌服之不飢輕身延年。
【產地】產于山島或是池澤,乃石中黃粉。
【性味】味甘寒,無毒。
【主治】禹餘糧為固補下焦要葯,主治滑泄下血,血閉血虛,四肢虛而不仁,崩露赤白。
【別錄】療小腹痛結煩疼。
【甄權】主崩中。
【大明】治邪氣及骨節疼,四肢不仁,痔露等疾,久服耐寒暑。
【靈胎】除熱燥濕,止利消瘀。
【用量】入煎劑錢半至三錢,水飛用五分至一錢。
【禁忌】重可去怯,故為鎮納固補之劑,下焦有實熱者忌,虛者良。

【倪注】此葯多使用於下膿血利不止,常與赤石脂同用。
【炮製】揀去雜質,刷去灰塵,搗碎,置鐵鍋內,煅透,趁熱倒入醋漬淬,取出,晒乾,研粉即得。
【容川】是石谷中之土質,又具澀性,故以填澀胃腸,甘而微咸,甘能補正以止利,咸能入腎以澀精。

微信搜索小程序:神農研學
所有方劑僅供參考,不可傳播!謹遵醫囑,不得亂用!否則自負全責!
神農百草園 » 禹餘糧(禹糧石)